校企对接 服务社会
——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启动仪式侧记
2020-11-20
2020年11月20日上午,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主办的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在该院哈尔滨教学基地成功举行。
学院理事会理事长、院长王英海教授,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王少青,副院长梁晓勃,党委副书记马鸿飞,学院全体教师和行政人员及各系院学生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运营总监助理、黑龙江省青年书法家朱振宇主持。
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是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号召,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服一体化发展之路、为龙江中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服务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服务中心将秉承至诚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于广大中小微企业,打造龙美艺术设计品牌。真正实现“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理论进车间 项目上课堂”,使学生掌握创新本领,实现创业回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学院理事会理事长、院长王英海教授为启动仪式致辞。他在致辞中谈到了创办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的目的和意义:第一,助力于我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于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提升广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第三,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学徒制,与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的创新方向和改革思路相适应。第四,通过承接企业需求的项目和工程,培养广大师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思维、更强的创业意识、更强的动手能力,多数学生可以实现零距离就业和高薪就业。第五,通过“政府—企业—学院—设计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途径,为龙江中小微企业打造“一企一品”,为龙江农村打造“一村一品”,通过学院主动、企业互动、政府推动、多方连动、合作多赢,促进龙江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同时,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专业优秀创意人才。
王英海说:艺术设计服务中心要不断引进项目,校企对接,通过项目策划、项目调研、项目设计,挖掘“一企一品”和“一村一品 ”品牌的文化价值,明确服务宗旨、服务理念、服务战略,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
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下设8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与相应的企业和相关的设计公司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在创意理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开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注重产品“文化性”、“民族性”、“市场性”、“地域性”等视觉形象的提升,以加快品牌建设,传承优秀文化,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并成功应用于商业经营,达到艺术设计教学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
艺术设计服务中心要对设计的“一企一品”和“一村一品 ”项目进行推广,向中小微企业进行宣传,申请产品专利,投入具体的商业经营,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把课程转变成具体的文化创意设计项目,开拓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和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实现项目设计的可操作性,体现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真实性。课程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相互贯通,相互融合,以促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王英海院长指出,成立艺术设计服务中心是我们三江美院领导班子已经谋划很久的一件事情。如今,借助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的春风,借助于国家 “十四五规划”的出台以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政策的实施和落地,三江美院恰逢其时,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尽早融入到国家建设的滚滚大潮中去,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全体龙美人的愿望,也是我们全院师生的奋斗目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王英海院长强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培养文化创意创新人才是三江美院的重要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和实践,更好地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我院更好更快发展。
随后,王英海院长、王少青书记等参加仪式的学院领导为龙美艺术设计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剪彩。
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孙嘉同学在发言中说,为了实现我们所有同学的梦想,实现我们所有同学的远大目标,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艺术设计服务中心承接的项目策划、项目调研、项目设计当中去,共同挖掘“一企一品”和“一村一品 ”品牌的文化价值,实现我们每一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提高我们全体同学的创意创新和设计能力加油!
建立艺术设计服务中心是三江美院贯彻落实国务院“职业教育20条”的具体举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三江美院建立艺术设计服务中心,就是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更加切合改革开放的实际,适应历史发展的新潮流,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取得职业教育的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