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之心融入三尺讲台 殷殷热忱奉献无悔青春
——访我院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青年讲师刘一多
2016年12月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刘一多所教授的《平面构成》课程,在2016年度本院单元展览展示设计中成绩显著,获得“教学成果展示奖”荣誉称号。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青年女讲师,了解她的教学成长之路。
刘一多,女,中共党员,1988年7月生人,2015年7月哈尔滨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她曾经讲授的课程有《平面构成》、《色彩写生》、《设计概论》等。由于刘一多老师本科所学专业为绘画(艺术学(理论)),读研期间的研究方向为服饰设计艺术与理论研究,因此,不论是在个人的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教学工作中,她都将绘画艺术知识与艺术设计知识相融合,既拓宽了她本人的学术思维,同时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正契合了刘一多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所持有的一个重要观点——“艺术与设计是相通的,艺术可以滋养设计,设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艺术的另一种载体”。
初为人师,以爱践行
读研期间,刘一多老师在哈尔滨菲驰高级定制服装有限公司工作近一年时间,担任女装设计师,积累了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工作,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回想起初为人师的时光,刘老师用“既紧张,又兴奋”来描述她当时的工作心情。刘老师说,教师这个职业既是一份责任,又是一项荣光。面对教育事业这份沃土,教师就像一名工匠,除了具备才学与智慧、不屈不挠的匠人精神,还应拥有一颗博大温暖的爱心。“有了这颗爱心,当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它便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与精神的支撑;有了这颗爱心,当遇到‘问题’学生,它便是引导我们理性思考、帮助学生成长的智慧源泉。”因此,刘一多老师强调,“我们要爱学生,但不可以盲目的去爱,要有智慧、有方法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刘老师说,教师是雕塑家,学生是璞玉,教师的职责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点点拂去上面的尘埃,使“玉”露出本来的美丽与光彩。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刘一多老师发现她所遇到的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时在学校认真听讲,用心完成课后作业的“学习型”学生;一类是平时学习热情不高,偶尔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却积极参加校园活动的“活动型”学生。面对这两类学生,刘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完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十分注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因材施教。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潜心教学,上下求索
在日常教学中,刘一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以及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她认为,理论与实践就像两股并行的铁轨,缺一不可。因此,在每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刘老师都会将绘画大师以及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作为案例分析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将艺术语言与设计语言训练作为开拓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授2015级学生《色彩写生》课程中,刘一多老师结合当下我国水粉绘画教学趋势及国外新潮艺术创作手法,搜集优秀绘画作品,自己动手创作视频。同时列举名家名画和优秀水粉范画,从画家创作思想、构图、用色、材料、绘画技法等方面为学生进行讲解。教学中,刘老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高考应试色彩知识清零,用孩童般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周边的世界,来辨识我们眼中的色彩。由于她所教授的学生绘画基础不同,因此面对绘画基础较弱甚至没有接触过色彩绘画训练的学生,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下笔,“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还原眼中看到的颜色。刘老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说,“人的绘画天赋与生俱来,只是有一些是显性的,有一些是隐性的”,“你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我同样期待你们下一张作品更为优秀”。
在《色彩写生》课程内容教学中,刘一多老师引导学生打破对绘画对象固有“形”的概念,“以色塑形”。以印象派的观察与创作手法作为主要教学思路,同时加入部分设计色彩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色彩绘画基础良好的学生,可以提升他们对光、色概念的新的认识;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减轻他们在之前的素描课程学习中产生的“我不会画画”、“我画不好”等一系列消极心态。
在《色彩写生》课程初期,刘一多老师安排学生进行色稿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课程中期,进入单体、组合相互交叉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细致捕捉能力与再现能力。课程结束前一周时间,为学生自由创作阶段,她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技法,大胆尝试、创新,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空间。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与训练,学生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色彩表现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当笔者问到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刘老师常用的有哪些时,她回答:“鼓励与认可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良好教学手段。”她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不好,还做不坏吗?你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这次的想法、这一笔是不是合适的;只有做了,下次才知道该如何改进”。刘老师特别鼓励“创新精神”。例如,在设计《平面构成》课程内容时,刘老师加入了“点、线、面综合材质应用”及“蒙太奇式构成创新应用”教学环节。她说,“我希望学生们可以在我的课堂‘玩’的开心,这也是我一直不断探索想要达到的‘快乐教学’的目标”。
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面,刘老师经常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推陈出新。她告诉学生在艺术与设计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实践教学环节,刘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设计想法,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她会和学生像队友般一起探讨、尝试多种方案,她说“在实践中,学生是主导,我的角色是辅助,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我会提出建议,而不会对学生的设计强加干预。”
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具有巨大潜能与天赋的。因此,通常情况下刘一多老师不伸手给学生修改作业,而是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点评的方式,“我希望我教出的学生,他们的作品是百花齐放,而不是千篇一律。”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刘老师也喜欢不断挑战自我。在2016年下半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前后分别担任1632环艺班和2016数传班《平面构成》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两个班级的学情不同,刘老师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选用的设计案例也根据两班的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在课程的结课设计展览中,刘一多老师希望她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可以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展示效果.因此,根据课时情况在给2016数传班级授课的最后一周,刘老师带领学生们将布展空间由班级内转向班级外,最后选定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明德楼一楼作为2016数传班《平面构成》结课展示场地。笔者问其原因,刘老师说:“学生们的想象力是非常自由的”,在她征求班级学生布展意见时,有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把作业挂在棚顶,放在空中”。或许当时的几个学生只是玩笑,但刘老师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间。她想用身体力行来教导学生们——“有想法就去实践,不去做永远不知道行不行”。
刘一多老师坦言,之前的教学中,举办结课展对她而言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然而通过这次结课展,不论是学生们还是她本人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令她对单元结课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结课展展出的不单单是老师的教学成果,还有学生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结课展更像是一条纽带,将任课教师与学生紧密围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思考力与行动力的协作团队。从对结课展的策划构思、到实施操作中对一个个难题的攻克,再到最后呈现出的令参与者自己都感到惊喜的视觉效果,经过这样一系列过程,不仅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会使他们更加信任老师,令他们体会到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结课展本身就是一个“设计”。
意外获奖,满怀感恩
谈到此次获奖,刘一多老师表示,她只是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做了一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刘老师说,她之所以可以取得现阶段的成绩,首先要感谢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王英海院长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设置了结课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感谢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马兆玉主任对后辈青年教师的关爱;感谢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各位领导、老师们在教学及日常工作中对她的帮助与支持。刘一多老师介绍,在2016数传班《平面构成》结课展设计过程中,环境艺术工程系教研室单填城主任多次提出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案与良好的建议,开拓了她的布展思路,使她对结课展有了新的认识。还要感谢的是2016数传班可爱的学生们。“我一直认为,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单纯是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课堂,老师取得的荣誉与硕果,就是学生的收获与成长。这个奖项更是一个集体的奖项,不是我个人凭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最后,刘老师感慨地说。
这就是刘一多老师,三江美院的一名八○后女教师。虽然在学院众多优秀教师中,她还是刚踏上讲台的一名晚辈,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名新人,但她深知手里的教鞭有千斤重,脚下的讲台有万尺高。,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脚踏实地的钻研教学知识,向各位老师和前辈多多学习,在教书育人这份看似平凡的事业中创造出更多的不平凡,奉献出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热情!
刘一多老师发表的论文、作品情况
1、参加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清代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13A009。
2、课题论文《清代宫廷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于《大众文艺》2015年第5期。
3、作品《仲夏夜之梦》、《希望》发表于《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第3期。
4、2016年1月,作品《梦》荣获由韩国现代设计协会和中国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2016韩中现代设计交流展》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