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生代表队在中国虚拟现实大赛
黑龙江赛区比赛中获奖
2021 年 10 月 7 日,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 2021 年第四届中国虚拟现实大赛黑龙江赛区比赛结果的通知》,由三江美院影视动画系徐春雷老师带队的潘东队创作的作品《秘鲁的展厅》荣获三等奖。
为了参加这次竞赛,我院影视动画系组成了以教师徐春雷位指导教师,学生潘冬为队长,谢浩然、张炎淼、管金超、胡帅、陈光华等五位同学为队员的代表队参加竞赛。竞赛组委会给出的命题是计算机交互设计《秘鲁的展厅》。根据这一主题,同学们用3dmxe 软件,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设计制作这部动画作品。徐春雷老师指导潘东等六名学生沉着应战、密切配合,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创作,终于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作品。
据了解,黑龙江省共有42支高校代表队参加此次竞赛,其中有21支代表队获奖。
学院下发《疫情防控期间进出校园临时管理规定》
10月7日,学院以《龙美院字〔2021〕16 号》文件方式,下发了学院疫情防控战时工作专班讨论并通过的《疫情防控期间进出校园临时管理规定》,要求院属各部门遵照执行。
文件强调,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做严、做细、做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员工进出校园的管控与战时常态化管理,特制定本规定。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在校园封闭状态下,师生员工出校应履行申请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学校。确需离开的,要填写《教职员工出校审批单》和《学生出校审批单》。
二、在校园封闭状态下,学生及教职员工返校应履行申请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返校。学生及教职员工返校,须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扫码、测温、戴口罩、登记,履行相关手续后,方可进入校园。
三、解除居家封闭、居家隔离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校前须填写《教职工返校审批单》和《学生返校审批单》,经过相应审批程序后方可入校。
三江美院教风与学风竞赛在哈基地举行
10月9日下午,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秋季学期九项竞赛之一——“教风与学风竞赛”在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大礼堂隆重举行。
学院理事长、院长王英海教授,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督导专员王少青亲自担任竞赛评委会主任,学院领导鞠剑峰教授、梁晓勃教授、马鸿飞教授、马兆玉教授、江天教授担任评委会评委。哈尔滨教学实习基地部分教师在现场观摩竞赛,北京教学实习基地的教师以钉钉视频方式参加或观摩竞赛。
来自三江美院各系、基地的13名教师先后走上主席台,以PPT大屏幕的形式向评委和广大教师展示了他们在教风与学风建设上的大胆探索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这13名教师是在各系、基地举办的“教风与学风”初赛和复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后,被推荐到总院参加全院竞赛的。
经过评委现场打分、综合评定,学院“教风与学风竞赛”(决赛)结果如下:一等奖空缺,美术教育系教师郭勇获得二等奖,动画与服装设计系教师李彤、美术教育系教师朱振宇、北京教学实习基地教师李红梅三人获得三等奖,数字传媒系教师秦悦、环艺工程系教师李树涛、北京教学实习基地教师葛林三人获得优秀奖。
竞赛结束后,院长王英海做了总结讲话。关于加强教风建设,他强调了三点:
一是增强责任感。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院系两级领导要亲抓教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造科学、严谨的教学工作环境,通过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使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教师教学要有激情和责任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使教师树牢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观念,坚守道德底线;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考训、参赛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兢兢业业,带动良好教风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增强专业素养。良好的教风,需要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需要对年轻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教师要树立职业理想,尽快进入自己的角色。同时,竭力推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整个学院才会发展。
三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学院在对各项教学工作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对教师从思想、道德、政治、品行等各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更好的发挥教学制度的作用。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王英海院长强调:
一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风建设来开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确定自身学习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长为有追求、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要用制度引导学生。良好学风的重要保障就是管理制度的落实。具体可以从考勤、作业、参赛、实训、考核等制度的严格落实、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三要推进教改。要注重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能用、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